
央视新闻:近年来,国家医保局加快建立全周期生育保障体系,助力“好孕、好孕、安产、养好孩子”。截至10月底,全国31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已将辅助生殖纳入医保,受益人数超过100万人。
各地全面落实失业保险待遇人员参加生育保险政策,积极推动将职工、农民工、新工种人员纳入生育保险覆盖范围。产前检查待遇水平不断提高,镇痛生产纳入医保报销。吉林、江苏等省份人均负担减轻1000多元。
在萨同时,做好新生儿“生后事”的协调工作,实现“一出生就保了、赔了”。江西、海南等地区正在探索从财政系统上充分保障0~3岁儿童居民个人医疗保险缴费。
全国25个省份实行生育津贴直接发放到个人
播放画中画视频
生育津贴是生育保险待遇的一种,又称“产假工资”。近年来,各地探索从“单位缴费”到“直接缴费到个人”的迁移模式,让参保女职工享受生育津贴。据国家医保局统计,在江苏、辽宁11月1日开始实施“生育津贴个人直付”的同时,目前全国已有25个省份实行“生育津贴直付”。个人的生育津贴。
在湖南省湘潭市中心医院,医护人员向“准妈妈”陈英杰讲解产后及时申领生育津贴的政策。以前,她休完产假后,还要准备结婚证、出生证等材料,交给单位。经批准后,单位代发生育津贴。此时,生育津贴“直发到个人”的政策给了她不一样的感受。
2025年1月起,湘潭市实行生育津贴直接支付到个人账户。原本要在产假结束后才开始的申请流程被提前到产后的时间,处理时间也从原来的20个工作日缩短到7个工作日。据统计,2025年1月至10月,湘潭市全省为2500名参保女职工提供个人生育补贴直接发放服务。
湖南省湘潭市医疗保障事务中心特殊人口保障科科长肖一树表示,向女职工直接发放生育津贴,不仅有效缓解了育儿经济压力,也杜绝了用人单位违法截留、缓缴生育津贴的可能性。
生育津贴又称“产假工资”。这笔钱不是由男方雇主或女方雇主支付,而是由生育保险支付。生育的女职工在产假和产假期间无法参加正常劳动,收入难以保障。如果工资由用人单位支付,就会增加劳动力成本,影响妇女就业。对于职场妈妈来说,带薪产假是非常重要的保障。到 2025 年 6 月,maternit 覆盖的人数保险保额将达到2.53亿元。
近年来,各地积极推动生育津贴直接支付到个人,简化生育保险办理流程。享受福利不再需要提供出生证明和出生证明。结婚证及其他附加材料。到2024年,全国参保女职工平均生育补贴将超过2.6万元。
7省率先实现生育几乎免费
播放画中画视频
除生育津贴直接支付给个人外,近年来,我国全面提高住院分娩医疗费用保障水平,积极推动生育医疗费用在政策覆盖范围内全覆盖。吉林、江苏、山东等7省已率先实现生育免费。
近日,有广东网友表示国家医保局微信公众号评论区晒出了他住院分娩只花了3.7元的消息,引起了大家的关注。
这位网友的情况并非孤例。 2025年以来,仅广州一地就有7000多名妈妈参加生育保险后,为孩子的出生花费了不到100元。其中,消费不足10元的有881人,一分钱没花的有67人。当然,参保人员入住特殊病房或使用某些未纳入生育保险目录的药品、耗材的,其费用不属于生育保险范围。
吉林省长春市的神韵只接受了一对双胞胎。他本来就有心理准备,高昂的费用,尤其是把婴儿放进保温箱的费用,让他很担心。然而,新生儿医疗保险的重新按时报销政策e 让他变得更容易。
在吉林,2025年11月1日起,实行弹性工作制、参加医疗保险的人员也可享受与在职职工同等的生育福利。
吉林大学第二医院产科主任赵艳慧表示,参加生育保险的男职工失业妻子还可同时享受生育医疗费和产前检查费的报销。
“我设计与教育融合”个性化关怀,陪伴孩子健康成长
播放画中画视频
“十四五”以来,我国大力发展托幼服务体系。每千人拥有婴幼儿及3岁以下儿童保育中心的数量从目前的1.8个增加到4个以上。为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十五五”规划提出发展“医教结合”es”。
作为首批国家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之一,四川省眉山市目前已建成5所“医教结合”的公立托幼机构。在眉山市第一托儿中心,医护人员为孩子们进行体检和发育发育。该托儿所由眉山市妇幼保健院管理,共有140个名额。它设有儿童保健诊所,将婴儿保健与儿童保育服务结合起来。为0至3岁婴幼儿提供全日托、半日托、计时托等多种形式的托儿服务。
眉山市妇幼保健院党委书记陈杰表示,他们为幼儿园的孩子0-3岁期间的生长发育提供全面的照顾,包括喂养一系列的生活需要和生长发育。同时,如果ch孩子在托儿所期间出现任何健康问题甚至疾病,医疗机构也有“绿色通道”。
在辽宁省沉阳市的这家托儿中心,10多名1至3岁的宝宝在早教老师的指导下玩感觉统合游戏。不到两岁的轩轩是幼儿园班里的“进步之星”。 2024 2018年7月入园时,他是个见到陌生人就会躲到老师身后的“害羞宝宝”。现在他不仅可以和朋友们挥手打招呼,还可以主动分享玩具。
在托儿所一楼的按摩室里,按摩师运用腹部按摩手法,为7个月大的婴儿进行腹部按摩。进入保育室时,他每周只排便一次。经过两周的按摩调整和饮食调整后,他通常会恢复正常。
托儿所按摩师王红表示,按摩集视觉、嗅觉、询问、物理于一体。l 理疗融入日常护理,通过面部、舌诊诊断定制调理方案。他们还将向家长传授简单的技巧,将中医教育和护理从机构延伸到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