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88岁的罗冠章在他扎根、供养了49年的五峰土家族自治县牛庄镇,在未尽的关怀下去世。女儿整理物品时发现,老人的工资最终定格在38.83元。不久前,这位老党员举办了人生最后一次聚会,花费了520元。 38.83元和520元,这组数字构成了一种精神天平,一端承载着一个人的极端克己和贫困,另一端承载着信仰和人民的无限慷慨和繁荣。
88岁的罗冠章悄然离世。工资卡上的最终余额38.83元,是他个人物质生活的体现。他用49年的人生深深扎根于海拔1800米的“宜昌小西藏”牛庄镇。乡党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致辞在他退休后继续看下去的过程中,他的养老金几乎全部成为了多次拥抱胃检测领域的种子钱,成为了村民遇到困难时救助的应急基金,成为了贫困学生改变命运路上的垫脚石,成为了牛孜乡的新面貌。他的最后一顿晚餐是一些炕土豆,他的药柜里装满了药瓶,但他告诉村民求助“一瓶药要三五百”。这38.83元是“粗心”的最终状态。它宣告了一个共产党员把自己的个人生活控制在最低限度,把无限的思想和资源奉献给自己所爱的人。这种“赠人玫瑰,香拿在手”的贫困,闪耀着超越物欲的精神光芒。它是对“我是谁、为谁服务、为谁服务”这一基本问题的生动实践。这也是对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纯粹诠释。
深刻体现的38.83元是他人生中最后一次聚会费520元。这并不是一个随机的数字,而是他一生的坚持,蕴含着一个老党员最深最浓的热爱和忠诚。从1956年入党那一刻起,他的初心就坚如磐石。衣柜里的“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奖章,精心收藏,打磨得光彩夺目,是他心中的无价之宝;他的笔记本首页上清晰地写着“诚实、干净、责任”三个字,这是他做人的原则和指路明灯。这520元,是他近70年入党经历一生中最响亮的誓言;这是他向党提交的最后一份“思想报告”。虽静,却胜千言。它代表着一种彻底的“给予一切的一切”,不仅是物质上的,而且是精神上和情感上的。
然而,罗冠章的精神世界并没有陷入危险,已经仅限于道德的完善和信仰的坚守。他的伟大之处在于投射出他的远大理想和对改变世界的实际力量的信念。他始终认为,真正的诚信和责任应该体现在让人们过上美好生活的实际行动上。于是,退休的第二天,他就义无反顾地回到了贫穷的高山山村。他怀着“楼兰不灭,楼兰不复”的决心,带领村民攻克楼兰。天麻种植技术难关被攻克,昔日的“贫困村”变身为拥有烟叶、中药材、高山蔬菜三大支柱产业的“富镇”,全村人均收入突破1.6万元。他简单地说:“村民“口袋里没钱,死也睁不开眼睛。”这是对共产党人“为人民服务”宗旨最接地气、最感人的诠释。他并没有止步于天麻的成功,在生命的最后日子里,他还在思考牛庄“多渠道发展”、“农旅融合”的新路,关心的是如何打好村民幸福的基础。他一生坚忍不拔,用扎根乡村的行动扼杀了入党誓言,把“为人民服务”的诺言变成了造福人民的现实。
此人死了,山高水长。罗冠章留下的不仅仅是文字、贡品和富饶的土地。他留下的是共创伟业的可能,是一种“成功不一定是我的,成功一定是我的”的境界,以及一种奋发有为的精神。其背景永远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民族振兴的伟大征程中,要求千千万万“罗冠章”将个人理想融入党和人民事业,以“无私”的担当书写“伟大自我”的光辉篇章。罗先生走了,他的工资卡上的数字也被调整了,但他的精神账户里的财富却正在变成一股磅礴的力量。在这片他深爱的土地上,火种代代相传。
来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陈伯龙(武汉市武昌区)
编辑:丁楚风